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1-01-31 22:25:09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家長必讀:家長關注學生日常負面情緒,有情緒早疏導,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與震驚社會的佛山一中學生文沙橋底被殘忍刺死的案例不同,最近佛山連續(xù)發(fā)生兩起校園暴力事件,“佛山十四中初一女生被圍毆”和“佛莞兩地學生互毆事件”,施暴者的身份都不是社會人員,而是同學。雖然學生之間的相互打斗并未上升到觸犯法律的程度,但是從那一段段羞辱被打者的視頻,微博上狂熱的“幫派式”的罵戰(zhàn),無不暴露出學生們的戾氣。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過半學生表示看過、聽過或曾遭到過其他同學的言語和行為恐嚇。心理專家呼吁,學生日常積累的負面情緒必須及早疏導,否則將面臨校園暴力升級的危險。
-記者調查
過半受訪學生稱身邊曾發(fā)生校園暴力
十幾歲,叛逆期,年輕氣盛,在一樣的校服里面住著不一樣的熱血、不一樣的情緒、不一樣的憤怒的靈魂。記者連日來隨機采訪了十幾名同學,當中竟然有9人表示身邊發(fā)生過校園暴力,不過沒有人表示曾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有同學被人勒索,(被)本校的和校外的(勒索)都有,說不給錢就要挨打,還有人被借手機,還回來的時候話費已經沒有了。”禪城區(qū)一初中男生說。
“沒見過真打起來的,但是平時打球,或者什么別的活動的時候都有不愉快,班與班之間,號稱要打架,不過沒有打,嘴上說的有。”禪城區(qū)高中生小張說:“高中好像還好,讀初中的時候多一些,每個人性格不同嘛,有的人的確比較怪,說話做事不合群,所有人都討厭他們,讓人討厭的就那么一兩個,每個班上都有這樣的人吧。”
而對于佛山十四中發(fā)生的初一女生被打事件,被爆之初該校也有學生對此頗為不屑,認為該女生被打是罪有應得,因其“平時有些囂張,說話不注意,打她的人都是我朋友。”
不過,佛山市教育局主管校園安全的負責人表示,校園暴力事件在佛山很少有,禪城區(qū)教育局主管德育工作的負責人也表示十四中打架事件“很意外”。
而據(jù)佛山12355心理咨詢熱線負責人、國家級心理咨詢師鄧贊朋介紹,該熱線每年都會接到與校園暴力有關的求助電話,但數(shù)目基本維持在兩三例左右。
戾氣從何來?
“網游病”助長錯位的英雄主義
初三學生斌仔,除了和朋友們在一起談網游外,幾乎無話可說。“在網游可以交朋友,練級,級別越高裝備越好,越厲害,可以統(tǒng)領別人,在網上稱王稱帝。”
這群沉迷網游的學生,被稱為患上了“網游病”。“現(xiàn)在很多網游的場景兇殘暴力,網游用多了,不少青少年就會游離在角色與現(xiàn)實之間,無法分清,很容易效仿游戲中的場景。在網上打架殺人是不需要負責任的,而且打贏了或者殺死了對手還有獎勵,他們在網上扮演的又是大英雄的角色。逐漸培養(yǎng)出一些青少年的錯位的英雄主義,以為打贏了就有英雄感。”鄧贊朋說。
對此,斌仔不以為意,自稱網絡跟現(xiàn)實肯定分得清楚,不會混淆。“無聊的時候,沒事干的時候,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打網游,平時還是照常上課,學習還行。”
很多時候,家長和老師們往往只注重學生顯而易見的情緒,卻忽略了網游造成的負面情緒。“校園暴力事件表面上是因為學生一時沖動引起的,其實是在校或在家一些情緒上的不安而累積爆發(fā)的。”
斌仔選擇將學習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在網游上發(fā)泄,時間長了會越陷越深,對網游更加信任,難免被虛擬左右。并且,影響學生們的不光是網游,還包括網絡發(fā)達的咨詢。十四中初一女生被羞辱打罵并拍攝視頻上傳,“有可能就是效仿了網上看到的類似的片段,一些網站播出這樣的視頻,暴露被打者的隱私,對受害人造成的心理傷害比身體的傷害還要嚴重。而有的人看到視頻有樣學樣也是壞的范例。”禪城區(qū)教育局主管德育工作的負責人說。
戾氣如何消?
學生之間的互助或許更有效
從佛山市教育部門的介紹來看,佛山市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說是做得相當好,不僅每個學校都配有專職心理老師,而且所有任課老師都要接受全員心理教育培訓,并對老師評A、B、C三級,持有C證及以上的老師才能擔任班主任。另外,許多學校配有專職法制副校長。發(fā)生十四中打架事件,學校和教育部門都表示“很意外,按說我們的德育工作做得是很不錯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