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碧月風荷 2014-09-10 13:33:07
作為父母,我們總想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除了供應孩子吃穿和學費以外,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消費也十分重要。隨著新學期開學在即,如何給孩子零花錢?如何讓孩子學會分辨哪些消費是有價值的?哪些消費是無意義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理財專家的建議吧。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最珍貴的“寶貝”。他們雖然還未成年,但在其親朋好友的“贊助”下,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了一些“積蓄”,孩子會要求拿零花錢來購買零食、玩具等物品。因此,交行理財專家王老師建議廣大家長平時要給孩子講解一些正確的消費觀,并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有的放矢進行消費教育。比如,在孩子幼兒園的階段,父母有意識帶著孩子去超市購物,去銀行存取款,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主動體會錢的用處和流通方式。當孩子讀小學以后,可以采取一些啟發(fā)式教育,如培養(yǎng)興趣愛好和購買學習用具等,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消費的過程,并在過程中讓孩子分辨哪些消費是有價值的,哪些消費是不必要的。
“對于孩子的正當消費,家長應大力支持;對那些帶有副作用的消費如泡網吧、買手機、買名牌擺闊氣等揮霍消費的行為應堅決制止,并和孩子進行積極溝通。切不可放任自流,助長孩子的消費欲望。”王老師提醒說。
有勞有得,取之有道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不圖任何回報。但王老師提醒家長,在給予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完全不求“回報”。過度的溺愛與付出,只會給孩子的未來埋下隱患,令他們不懂得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應有責任感?梢员局“有勞有得”的原則,鼓勵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事先與孩子商定勞動報酬的比例。比如說洗一天碗、拖一次地、幫爸爸擦一次車,根據“工作”完成情況,可以支付給孩子一定的報酬。
雖然錢不多,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體會到錢的來之不易,對自己通過勞動所得的零花錢在消費的時候也會格外珍惜。
定期定量,學會節(jié)制
處于成長期的孩子,還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因此,王老師提醒,家長在這個階段要充當好“指導員”的角色,定期定量提供零花錢。
首先要定期給,避免孩子養(yǎng)成亂花錢的毛病。在定期給的過程中,著重給予孩子自行支配的權利,如有節(jié)余,讓孩子自主處理,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能力。其次要定量給,一次不要給太多的零花錢,可每周或半月給一次,并且控制在基本夠花的數量為宜,這樣可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但在孩子有特殊情況,如集體活動,父母們就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酌情多給一點,鼓勵孩子盡情參與集體活動中去。”王老師強調。
存錢與分享并不對立
在王老師看來,在孩子決定花多少零花錢,拿出多少錢和別人分享以及為將來存多少錢的過程中,孩子能學會取舍和規(guī)劃,并從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花錢原則。因此,家長可以要求孩子把他零花錢的三分之一存下來,再拿出一部分捐給一個可靠的慈善團體。另外,還可以讓孩子把存下來的那三分之一再分成兩份,一份是固定的,要存進銀行,留做長期用途;另一份是機動的,讓孩子放在家里,自己決定怎么用。
“即便孩子一般都會把這點存款慢慢花光,他也會從中直觀了解到在緊要關頭有存款多么重要。”王老師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