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作者:中考網(wǎng)小編 2011-10-18 17:49:27
1.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于懲罰。剛剛看到孩子犯錯是,父母是很難保持冷靜的,沖動的對孩子進行懲罰效果只會適得其反。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和失望。比如告訴孩子“我現(xiàn)在心情不好”、“我很不高興你的做法”、“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xiàn)很讓我失望”等。這樣做,一是讓自己冷靜下來,二是讓孩子知道這件事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后果,三是給孩子解釋的時間和反思的空間。有的時候其實孩子已經(jīng)知道自己錯了,只是少了父母給的一個“臺階”,才形成了緊張的關系。同時,冷靜的處理方式也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為人處世的習慣。因為你在做的不僅僅是懲罰本身,更是教給孩子待人接事的方法。
2.懲罰要有關聯(lián)性。要讓孩子能夠體會到錯誤與懲罰之間的邏輯關系。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孩子不聽勸阻為了走近路在公共綠地里亂踩,你就讓他在原來應該走的繞遠的馬路上再走5遍,肯定比不管什么錯誤,家長的懲罰措施都是痛打20大板來得更有效。因為孩子能真切的體會到自己到底錯在哪兒了。
3.懲罰要針對孩子的情況。不要所有的懲罰都是喊叫、咆哮和動粗;也不要所有的懲罰都是輕聲細語、慢條斯理。不同性質的錯誤,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都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人做事的原則性問題,絕對不能手軟。性格張揚的孩子懲罰的強度也可以適當提高。
4.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由于孩子的人生閱歷非常少,當孩子做錯事情時,懲罰之外,家長要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給孩子指明“出路”,讓孩子改錯有明確的目標,這樣比單純的懲罰有效的多。孩子經(jīng)歷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思之后,通過改錯重新恢復原來的自信。這樣孩子以后再犯錯誤時,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去補救,而不是一味的自責:是我太笨了,是我太大意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